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房价涨或跌,都是一个问题!

发表于2011-03-28
地方政府将房价调控目标设定为控制增幅,政府誓把房价调低以顺民意。调控政策继续模糊纠结,开发商既是热锅里的蚂蚁,也是风箱里的老鼠。
媒体近日报道的中海地产北京花乡项目,在不确定的市场预期下,陷入了定价困境。房价跌势预期,比调控政策本身更可怕。
本轮调控的最大特点在于调控目标表述清晰,政策叠加,调控靴子不落地,其实质是利用市场预期为政策效果争取筹码。
房价看涨:理性预期或让调控政策失效
房地产市场是典型的预期主导型市场,预期决定着短期房价的下跌或上涨。
政策初始,开发商、客和刚需消费者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政策,在市场的表现是消费者短期观望,开发商和客顶住压力,双方势均力敌,形成僵持局面。
由于政府和地方政府政策诉求目标不一致,起初建立的政策模型开始发生变形,政策执行效果难到位。调控失效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动摇了政策模型,使得房价走势总是朝对刚需消费者不利的方向移动。短暂的市场平衡被打破,压抑的刚需消费者呈羊群效应集体冲进市场,房价形成报复性反弹。
理性预期:房价上涨的根源是货币、信贷增长太快,地方政府财政依赖,土地太快。因此,理性预期认为房价跌很难。人们根据政策和市场情况的变动修正自己的预期,理性预期或让调控政策失效
 
房价看跌:政策组合拳招招诛心
需求层面:限购令打击了性需求,部分刚需也被压制,连续的加息让消费者的决策压力增大,需求衰减。
供给层面:2009年下半年,房地产趋向过热,中海正是在20101月成为北京的“新”。进入2011年,这些新项目相继上市,形成一个短期供给的峰值。如果像以往一样死扛,未来将逐步进入库存增长阶段,从供过于求形成对房价涨势的压制。
本轮调控,伴随着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整体目标,调控与货币、财政政策并行,市场预期很难再被某一方胁持,中海的定价困境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。
大规模保障房的建设,既避免房地产突然失血导致的政府财政休克,又能保障刚需的替代性供给。同时,国土部对“”严控,让政府的孩子——央企都出现了心旌动摇,而中小开发商由于信贷政策从紧,融资渠道受阻,更是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。
政策叠加的效用开始显现,以往选择死扛的开发商,这次可能真的有点“扛不住”了。
 
房价涨或跌,双手互博难定输赢
房价涨?房价泡沫的破裂将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定。这已经似乎成为了大家的共识。涨无可涨!
房价跌?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既不是一日形成的,也不可能一日消亡。跌无可跌!
有数据可以证明:国内房地产业每增加1亿元,其他23个相关产业就将相应增加投入1.479亿元,在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和提升就业率上,有其无可比拟的巨大。且不说中国房地产与银行的信贷关联以及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联,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,房价大幅下降,必然导致房地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萎缩,就业受到影响。虽然目前国内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新的动能,但在短期内要代替房地产是不可能的。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因此,地产观察者许子枋判定: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在双手互博,双手互博难定输赢,但唯一肯定的结果,就是双手互博会消耗中国经济的内力!
房价已经失去了的预期支撑,对于大型房企,需要平滑利润率,防止销售大幅下滑引起业绩大幅波动,可通过促销,调整价格降低存货。对于中小开发商,回笼资金,快速上岸可能是最安全的办法。
对开发商来说,调控靴子不落地,跌势预期比调控政策更可怕,销量衰减比价格走低更可怕。
对刚需消费者来说,担心房价大涨,悲观为时过早!判断房价,乐观没有理由!
发表于2011-03-28

是啊

但问题太大啦

关系到国计民生啊

发表于2011-03-28
确实是个问题啊
发表于2011-03-28
发表于2011-03-28
发表于2011-03-28
上一页|1|
/1页